找到相关内容9666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瑜伽的禅定

    瑜伽(梵语Yoga),是印度文与日耳曼文的混合词,在英文中意为“牛轭”,即管束和控制。而瑜伽的本义是“相应”,即如何通过内省,自控身心,外观世界,与万事万物相协调,以取得精神上的一致和精神上的认识。   瑜伽在的过程中包括了“与境相应”“与行相应”“与理相应”“与果相应”“与机相应”五个方面。与境相应是在不违常规的情况下对一切事物本质的体认。与行相应是说通过习禅,入定生慧而得观行一致。与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5055734.html
  • 怎样解脱道

    而来。不过,佛教的伟大,是由于法无我的实证,也就是即使无上的真理也能完全放下,不像其他的神教以及各派的哲学家们,没有一种能将自己所以为的真理也放下来,若把他们的“真理”放下...一副面目,这就只是贩卖知识的理论,而没有得到实际的证验,和由实践而来的心得或功效。   那么,佛教的解脱方法应该怎样证验呢?   佛教把实践解脱道的方法称为“”,也绝对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解脱|圣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0013343605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方法

    华严宗的方法  星云大师  华严宗的方法很多,以下归纳成四点来说明:  1.发四弘誓愿:「四弘誓愿」是: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」在寺院里,出家人...贤十大愿:这也是佛门中经常课诵的,即:「一者礼敬诸佛,二者称赞如来,三者广供养,四者忏悔业障,五者随喜功德,六者请佛住世,七者请转法轮,八者恒顺众生,九者常随佛学,十者普皆回向。」这十件事是大菩萨发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5555845.html
  • 大圆满心要

    承诸佛五智法流,灌注弟子身心,令他快速觉悟真心。   二、行者起之初,即虔发菩提大愿,为度众生愿成佛,以度尽众生为己任,以此因地心,决定当来将证果地觉。   特别在上,要求时时了见本空本寂,清净无碍的体性,了知所见所闻,所思所想,皆为梦幻,皆自心幻现,如斯方能于中,不论动中静中,都能随顺法性,如轻舟驾浪,随高随低,不起分别,法性本来如斯自由自在,任运无碍。故到大圆满,即无须执着,...

   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

    |大圆满|中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8/1804301848.html
  • 梦境”与

    梦境”与  在睡眠中做梦,人人都有感受。多数人说不出其所以然。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类大脑皮层细胞在睡眠时还没有休息,引起做梦,也就是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”,但深一步研究并非如此简单,其中微妙,先贤...云:“菩萨妙行,全在历境验心,烦恼空处,不用别求般若。”路上的“历境验心”,不论功夫(功德)如何,都有一定的隐态“梦境”和显态现实生活实践。考验心地清净程度如何?修学行人,无论念佛参禅,都应时常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849193.html
  • 白毫观的方法

      白毫观的方法   白毫观是净土观门修证方法之一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说:   “无量寿佛,身相光明,阿难:当知无量寿佛身,如百千万亿夜摩天,阎浮檀金色,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...第五层的不思议境界出现。   五、者初证三昧后,仍须修观用功,以期保护不退,并不可随便示人,依然进修不怠。如果久久不退,当于正定之中,阿弥陀佛胜应身的八万四千相好庄严,自然一一开显,亲见阿弥陀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890487.html
  • 禅宗精要与

    禅宗精要与  杨佛兴大阿阇黎讲述  一 禅宗起源  禅,乃‘禅那’之略称。义为静虑,谓:宁静散乱之心,而起契理思虑也。本为色界诸天所具之德,而亦一切定境之通名。  禅宗之禅,直以妙观察智和平等...利他终不竭。’  杨按:‘如净琉璃含宝月’,是行者时定中的实证境界。所谓‘宝月’、‘如意珠’,即一切种性的结晶。所谓佛性即一切种性,其间包涵一切如来的种性和其他众生的种性。性性之间,密放、密收,...

    杨佛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5347103.html
  • 上互相激励

    代为周旋。光窃念病体如此,何以弘法?或令浅见之人,谓佛法无灵,以故数十年讲经,天下闻名之大法师,身婴痼疾,只管求医服药,亦不见愈。彼素谓依教修,能转定业,及阿伽陀药,万病总者,皆诳人耳。若其不诳,...招三恶道报,决无疑贰。所幸诸佛深慈,菩萨悲念,念闲此生为僧三十余年,以全副精神实心宏法,或将重报轻偿,犹未知也。荷蒙慈悲,垂示念大士圣号,敢不唯命是从?然闲于起病后,虽诸缘未曾尽情放下,而西归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1054195.html
  • 论“止观”

    论“止观”  门真  佛教的,即是佛教生活的实践;是出家修道追求解脱的主要手段;是佛法的重要部分.佛法的修学纲领,不外乎勤修戒定慧三学,息灭贪嗔痴三毒,净化身口意三业,其中勤修三学是保证,息灭三毒是手段,净化三业是目的。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,也是佛教日益世俗化的关键时刻,如何是保证僧团的清净尤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。   由于佛教宗派的不同,共方式也各具有特色。如禅宗参禅、密宗修密...

    门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0060523.html
  • 《生活的》序

    《生活的》序  郑石岩  对于现代人而言,要真正了解佛法的深意,并不容易。主要的原因有三:第一、佛经所传述的文字,因为名相多而又艰涩难懂,所以不经长时间的研习,不容易体会其中丰富的意义。第二、...的意义。心理学建立在一套严谨、实用和对生活现象的研究上。它的特质是让我们的心智成长、智慧开展,且有明确的步骤可行。这一点如果能用在佛教的上,也必然有所裨益  当然,我们必须认清心理学不是佛学,佛学...

    郑石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663828.html